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綱要》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并對深化道德教育引導、推動道德實踐養成、抓好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發揮制度保障作用、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體安排。
關注
引導社會公眾人物注重道德自律
《綱要》明確,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齡階段的道德認知規律,結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有效傳授給學生。注重融入貫穿,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使傳授知識過程成為道德教化過程。
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倡導現代家庭文明觀念,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要精心選樹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樹立鮮明時代價值取向,彰顯社會道德高度。
以正確輿論營造良好道德環境。要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把正確價值導向和道德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新聞報道中,體現到娛樂、體育、廣告等各類節目欄目中。
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響著全社會道德風尚,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之鈣;要加強政德修養,堅持法律紅線不可逾越、道德底線不可觸碰。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完善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相結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志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扣好人生第一??圩?。社會公眾人物知名度高、影響力大,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他們承擔社會責任,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自律,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規范開展入黨入團入隊等儀式
《綱要》指出,持續推進誠信建設。弘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理念、誠信文化、契約精神,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制定誠信公約,加快個人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重視學術、科研誠信建設,嚴肅查處違背學術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
深入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是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途徑。要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圍繞重大活動、扶貧救災、敬老救孤、恤病助殘、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環境保護、健康指導等,廣泛開展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人們把學雷鋒和志愿服務作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
充分發揮禮儀禮節的教化作用。要制定國家禮儀規程,完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規范開展升國旗、奏唱國歌、入黨入團入隊等儀式,強化儀式感、參與感、現代感,增強人們對黨和國家、對組織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充分利用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和紀念日,組織開展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豐富道德體驗、增進道德情感。研究制定繼承中華優秀傳統、適應現代文明要求的社會禮儀、服裝服飾、文明用語規范,引導人們重禮節、講禮貌。
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和垃圾分類等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引導人們做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
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執法
《綱要》強調,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引導互聯網企業和網民創作生產傳播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音視頻、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等。加強網上熱點話題和突發事件的正確引導、有效引導,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讓正確道德取向成為網絡空間的主流。
培養文明自律網絡行為。要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范,明確網絡是非觀念,培育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網絡倫理、網絡道德。
倡導文明辦網,推動互聯網企業自覺履行主體責任、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依法依規經營,加強網絡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堅決打擊網上有害信息傳播行為,依法規范管理傳播渠道。
豐富網上道德實踐。拓展“互聯網+公益”、“互聯網+慈善”模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公益、網絡慈善活動,激發全社會熱心公益、參與慈善的熱情。加強網絡公益規范化運行和管理,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促進網絡公益健康有序發展。
營造良好網絡道德環境。加強互聯網管理,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嚴格依法管網治網,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執法,強化網絡綜合治理,加強網絡社交平臺、各類公眾賬號等管理,重視個人信息安全,建立完善新技術新應用道德評估制度,維護網絡道德秩序。
開展網絡治理專項行動,加大對網上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清理網絡欺詐、造謠、誹謗、謾罵、歧視、色情、低俗等內容,反對網絡暴力行為,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促進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嚴懲出賣國家利益的媚外分子
《綱要》表示,強化法律法規保障。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堅持公正司法,發揮司法裁判定分止爭、懲惡揚善功能,定期發布道德領域典型指導性司法案例,讓人們從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彰顯公共政策價值導向??茖W制定經濟社會政策和改革舉措,在涉及就業、就學、住房、醫療、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問題上,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體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加強對公共政策的道德風險和道德效果評估。
發揮社會規范的引導約束作用。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修訂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要發揮各類群眾性組織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推動落實各項社會規范,共建共享與新時代相匹配的社會文明。
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道德建設既要靠教育倡導,也要靠有效治理。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社會管理、輿論監督等各種手段,有力懲治失德敗德、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要組織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凈化社會文化環境。針對污蔑詆毀英雄、傷害民族感情的惡劣言行,特別是對于損害國家尊嚴、出賣國家利益的媚外分子,要依法依規嚴肅懲戒,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逐一進行整治,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建立懲戒失德行為常態化機制,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解讀
聚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中央宣傳部負責人就《綱要》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出臺《綱要》有何重大意義?
黨中央2001年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至今已有18年,我們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此時出臺《綱要》這樣一個指導性文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總結這些年的工作實踐,客觀看待成績和經驗,準確把握道德建設領域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科學分析新時代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對于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綱要》有哪些特點?
《綱要》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體現時代特征?!毒V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民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總書記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把涉及有關方面的重要內容和抓落實的內容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使新時代特征貫穿《綱要》始終。二是尊重群眾實踐?!毒V要》總結了2001年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各地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新鮮創造和典型經驗,形成了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突出群眾性、實踐性、可操作性,設計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渠道載體,為深入開展基層道德建設提供根本遵循。三是堅持守正創新?!毒V要》既繼承了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主要內容和載體途徑,又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著重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領導干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人物等重要群體和重點領域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具體要求,重點強化了法治保障、網絡空間、生態文明、對外交往等方面的內容,既遵循了道德建設規律,又進行了創新創造,增強了道德建設的吸引力、感染力。
如何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需要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著重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聚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等方面同新時代要求相符合的。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都要聚焦這個目標,須臾不能偏離。要不斷深化對時代新人豐富內涵、時代特質、根本要求的認識和理解,更好地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
二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要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范有機融入公民道德建設各方面、全過程,更好發揮出引領作用。
三是大力夯實基層基礎。公民道德建設對象在基層、主體在基層,必須瞄準基層需求,創新基層工作,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提質量、上水平,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夯實基層陣地,講好美德故事,特別注重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推動網絡成為正能量的集散地。
四是強化道德建設的法治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道德建設離不開法治保障。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的貫徹落實,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協調機制。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融入社會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等。要加強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不斷凈化社會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