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黨建網 > 理論強黨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
    發表時間:2022-11-24 來源:廈門日報

    王彥龍

     

      現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日益豐富深刻,實踐要求日益科學明確,蘊含其中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日益清晰,彰顯出特色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和人民性的現代化表征。

     

      鮮明的政治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既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之間的重要關系,更表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個明確”、黨的百年奮斗十大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等諸多經驗總結,第一條都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自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黨必將不斷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更大成就、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深刻的思想性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边@“兩個行”的創新理論概括,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性理論指導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現代化。一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就在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v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數次歷史性飛躍以及指導實踐取得成功的歷程,我們會有更加清醒的理論判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毛澤東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指引下,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黨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思想理論成果指引了不同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歷程,也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內涵。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這五大特征概括為基于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并創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原則。這些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是在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上,著眼于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做出的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的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必將更好地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長遠的戰略性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的戰略布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長期奮斗目標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領導一個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穩中求進、協同推進,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v觀中國共產黨七十多年的執政歷程,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考從來都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從新中國成立后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到改革開放后提出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再到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總體戰略安排,體現了一以貫之的中國式現代化戰略探索。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優勢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華民族長遠發展,親自擘畫、部署、推動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棋局?!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帶動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加速前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出了“兩步走”的總體戰略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了全面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進民生福祉等12個方面具體戰略安排。透過這些戰略安排,可以深刻領會到中國式現代化戰略方向更加明確、戰略目標更加完善、戰略步驟更加科學、戰略路徑更加清晰、戰略規劃更加完備。

     

      厚重的人民性 

      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力量源泉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敝袊浆F代化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這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理想。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著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秉承“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的理念,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偉大成就。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提交出這樣一份亮眼成績單: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4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報告在部署2035年我國發展總體目標時,描繪出這樣一幅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前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都充分說明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實,14億多中國人民被凝聚成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ㄗ髡呦抵泄矎B門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

      2022-10-24 《廈門日報》

    網站編輯:王寒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

    18强奷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