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周述烈,是2020年8月13日,當時我剛從部隊退伍回來參加工作,憑著對部隊的無限眷戀,我決定在洞口縣內用鏡頭記錄下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典型事跡,石江鎮退役老兵周述烈就是其中之一。
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前往周述烈家中拜訪。穿過一片小竹林,迎面看到的是三座樓房,“這樓房是周述烈三個兒子的,孩子們家庭條件都還不錯,都想接老人和自己住,可周述烈就是不愿意,你看,他還住在后面的小平房里?!痹捯粑绰?,已能遠遠看到周述烈老人居住的房子。一層平房,青磚黑瓦,和三兒子的房子挨著,房子一半的采光被擋住,就剩大門口還算亮堂。地面石板上鋪滿了青苔,記錄和印證了老房子的歷史。
對于老人不愿和孩子們一起住,我并不感到意外,為國出生入死,槍林彈雨中活下來的人不愿給人添麻煩,一輩子淡泊名利,甘于清貧,是老兵共同堅守的信念。
在村書記的引導下,我們來到周述烈的房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口一副對聯,“韓戰釜戈忘己向前 掛彩榮歸概無憂怨”。書記說,這都是周述烈自己寫的。
外面陽光明媚,光照刺眼,乍一走進周老爺子的家里,頓時眼前一黑,好在書記提前就吆喝了起來,并先我們一步,找到了開關,開了燈。想想,他也是常來看望老爺子的?!鞍?!書記,你們來了啊,快進屋坐,坐?!敝苁隽业穆曇粝喈敽榱?,從里屋傳出,然后一個干凈利索的老爺子從里屋快步走出和我們打招呼。
經過簡短的寒暄和介紹后,我們開始對老爺子進行采訪記錄。在負責現場調度的同時,我環顧了屋里四周,門框上、墻壁上到處寫滿了對聯和打油詩。
“世上人等不得齊,他騎駿馬我騎驢?;仡^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余?!敝苁隽沂謺趬Ρ谏系倪@首打油詩也更加斷定了我此前對他不肯和孩子一起居住的猜想。
我們了解到,老爺子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擔任過機槍手。在槍林彈雨中,他沒有慌亂,更沒有膽怯,他用機槍瞄準敵人坦克的觀察孔,第一次打偏、重新瞄準、開火……打中了!敵軍坦克趴窩,狹小的進攻道路瞬間被堵住,敵方好幾輛坦克進退不得,最后被全殲。周述烈也因此被授予了一枚坦克樣式勛章,那是專門用來表彰戰場上攻打敵方坦克有功之人的。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周述烈因作戰英勇多次受到表彰,尤其是打坦克立功后,部隊更是直接批準他火線入黨。但當時在戰場上,一切手續和程序都來不及辦理,甚至都沒來得及舉行一場入黨宣誓儀式。戰斗又打響了,周述烈主動請纓擔當先鋒。然而這一次,戰斗打得異常激烈,彈片擦著周述烈的心臟穿透胸前,人當場昏死過去。抬下戰場后,看著那血肉模糊的慘狀,大家都認為沒救了,但誰也不愿放棄,緊急實施搶救后就將他轉移回國內進行繼續治療。
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周述烈最終奇跡般地醒了過來,在國內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周述烈的身體漸漸康復,等到他痊愈出院的那一天,戰爭已結束,部隊已整編。當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大多已犧牲在戰場上,加上那個年代的通信聯絡并不暢通,周述烈一下子像斷了線的風箏,和原部隊失去了聯系,火線入黨一事也無從談起了。
歲月無聲,時光有痕。戰場上,周述烈先后五次受傷,其中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機炮子彈把頭頂開了一道十幾厘米的口子,還有一次彈片差點擊中心臟。
硝煙散去后,他被調到哈爾濱健康團,后又送到了湘潭殘疾軍人學校學習。1954年,周述烈積極響應國家裁軍號召,主動放棄安置工作,提出申請回家務農。至此,周述烈回到了家里。
“營長周玉春、老鄉廖玉樓都是我看著犧牲的?!睉鹩褌儬奚漠嬅婢拖窭佑∫粯恿粼诹酥苁隽覂刃纳钐?,無法抹去,也不愿再提起。
對于經歷過生死的周述烈來說,在和平年代活著,是為了逝去的戰友看這太平盛世,是為黨和國家盡一份力,而不是獲一分利。為此他深藏功名,甚至把原先在部隊的名字“周超斌”改成了家族輩分名字“周述烈”。
從部隊轉戰地方農業生產后,憑著扎實肯干和吃苦耐勞的勁頭,周述烈成為了村里的農業能手,積極帶領村民們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大家都只知道他當過兵,其他的一無所知,而他雖然沒有正式入黨,卻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以合格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采訪結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走出老爺子家門的時候,我又回頭看了一眼大門口的那副對聯。此時,我看到周述烈突然眼含熱淚直奔我而來?!澳闶墙M織部的,我還有個事……”他走上前來雙手緊緊握著我哭著說道。
“我為國家沒做什么貢獻,以前我提出來,大家可能覺得我是圖政治榮譽,我現在這么一大把年紀了,能過一天是一天,但是沒入黨就好比是還在朝鮮戰場沒回來,沒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彪q笾?,周述烈向我們道出了重提火線入黨一事的緣由。
“抗美援朝能取得勝利,我們今天能有這樣幸福的生活,全是你們的功勞?!蔽亿s緊說道。
“沒有沒有,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的支持,我們只是做了很渺小很渺小的事,縱然有一點點功勞,那也是針尖上一滴水?!敝苁隽依业氖旨拥卣f道。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鼻子一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石板上的青苔,仿佛在無聲地講述著那一段悲壯而偉大的歷史,致敬那一個個“最可愛的人”。周述烈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承載了我們這個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苦難印記,卻留給我們走向輝煌的一切美好。他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從炮火硝煙中走來,為國奉獻舍生忘死、流血犧牲,不要國家安置,不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這是何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回到單位后,我遂將情況進行了匯報,并會同縣人武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調閱了周述烈的檔案,我們都希望能在檔案里面找到,哪怕一點兒能證明他當時火線入黨的材料,可遺憾的是,由于當時戰場上戰事緊張,沒有留下任何資料可查。
最后我們想著,無須其他證明,周述烈的檔案里記錄了他的負傷經歷,老人家身上那一道道清晰可見的傷痕足以成為最好的證明。于是我們直接報請上級組織部門看能否重新認定他火線入黨一事。但當我再次來到周述烈家中把想法告訴他的時候,他卻又不同意了,他說知道這件事有多難,不想大家為了他的事情再去操心,并一再強調一切按規矩辦,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如果可以正常入黨即可。
不給組織添麻煩,是周述烈一輩子堅守的規矩和信念。我們都知道如果破了這個規矩,毀了這個信念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最終我們商定,重新按照入黨程序讓他入黨。
2020年8月底,周述烈向村黨總支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21年2月,他被確立為入黨積極分子;
2022年5月,他確立為發展對象;
2022年6月25日,周述烈參加鎮里黨員發展對象培訓并被評為優秀學員;
2022年6月30日上午,石江鎮黨委召開黨委會,議題只有一個——研究確立周述烈為預備黨員。
這期間,考慮到周述烈的身體狀況,我們還是在規定允許范圍內簡化了相關程序。2022年6月30日下午,身體每況愈下的周述烈已經步履蹣跚,但這一天卻是他最高興的一天,也是大家兩年多來共同經歷種種最值得欣慰的一天。我們共同見證了一場遲到70年的入黨宣誓儀式,這場儀式專為周述烈舉行。
身穿軍裝的周述烈在兒子的攙扶下來到村委會,他拒絕了大家讓他坐著宣誓的好意,顫顫巍巍挺直了身板,舉起右手莊嚴地向黨旗宣誓。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一個年輕的戰士浴血沙場的英雄身影,時光讓當年那份面對強敵的鐵血豪情沉淀得更加醇厚。他說這一天他等了70多年,為了那些犧牲的戰友,也為了自己,他必須站著向黨旗宣誓。
當天,縣委組織部、縣人武部、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紛紛到場見證這一莊嚴時刻。當“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周述烈口中喊出時,每個人的眼中都噙滿了淚水,錚錚誓言響徹云霄,點點淚花感天動地。
周述烈入黨一事經新華社、人民日報、央廣網等媒體報道后,更是感動了億萬網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過程中,石江鎮黨委特意邀請周述烈來到現場,為大家講述他的戰斗經歷和入黨故事。(原標題:《針尖上一滴水》,作者:劉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