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酷愛旅游探險的人們來說,阿里是旅游勝地;對于我們援藏律師來說,這里是精神高地?!?/p>
圖① 袁立軍在阿里地區參加義務法律宣傳活動。
2019年7月,河北王笑娟律師事務所律師袁立軍主動申請參加河北省首屆“援藏律師服務團”,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在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當了一名法援律師。2020年6月、2021年6月,袁立軍連續兩次申請續期,是河北省援藏律師中服務時間最長的一位。
圖② 袁立軍(左)參加2020年度“援藏律師服務團”啟動儀式。河北王笑娟律師事務所供圖
援藏3年,在阿里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袁立軍以不畏艱苦、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踐行了人民律師為人民的理念,書寫了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家國情懷。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努力踐行著為貧困弱勢群體撐起一片公平正義藍天的誓言,和所有援藏律師一起把法治種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痹④妼Α斗ㄖ稳請蟆酚浾哒f。
2019年,40歲的袁立軍上有老下有小,他放棄城市的優越生活,舍下家庭的溫馨,將老人、孩子托付給妻子后,胸懷信仰毅然遠行。
阿里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袁立軍切實做到不怕苦不怕難,克服了高原缺氧、飲食、住宿等諸多困難。
作為一名從小生活在秦皇島的海邊人,袁立軍對高原反應很敏感。從宿舍到工作地點步行只要20分鐘,他卻走得呼哧帶喘,半夜常常因為缺氧被憋醒,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第一次開庭,辯護詞念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每每辦完案子回到宿舍就癱倒在床,飯都吃不下去……
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選擇在這里堅持3年呢?袁立軍坦言,從工作角度考慮,阿里地區工傷案件較多,考慮到辦案的連續性,他需要更長的時間;從同事角度考慮,他與當地工作人員和援藏干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希望一起合作更好促進工作。
“對于阿里,我在情感上有著太多不舍。小時候一直有當兵的愿望,我把援藏看成是一次‘服役’,用3年時間真正為當地作一些貢獻,用所學所長服務雪域高原?!痹④娬f。
阿里地區地廣人稀,兩個縣城之間的距離少則一兩百公里、遠的有800公里。3年來,袁立軍走遍了阿里地區每一個縣,行程數萬公里。2020年起,袁立軍被任命為援藏律師服務團阿里分團團長,帶領來自陜西和河北的團員,共同守護雪域高原的公平正義。
2019年10月,4名外省農民工來到阿里地區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反映承包人和雇主相互推諉,拖欠他們12萬余元工資。4人討薪兩個多月未果,身上的生活費所剩無幾。了解情況后,袁立軍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當場為他們辦理了法律援助相關手續。該案開庭后,在法官主持調解下,被告企業一次性付清了拖欠的12萬余元勞務費。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傷者7根肋骨骨折,卻只提出3萬元賠償,經過袁立軍的法律援助,為其爭取到12萬多元的賠償;在一起工亡案件中,袁立軍通過多方努力、提起訴訟,為申請人爭取到160多萬元的賠償……這些案件在當地都引起很大反響,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強有力的保護。
援藏3年,袁立軍累計接待來訪咨詢550余人次,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39次,參加法律宣傳、講座20場,累計辦理訴訟案件109件、非訴案件205件,直接受益人數438人,通過訴訟為當地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50余萬元。
袁立軍用專業和細心、耐心、熱心為藏區同胞帶去法律的溫暖,受到當事人和有關單位的一致好評,他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西藏自治區優秀律師,榮獲司法部律師工作局、全國律協、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共同頒發的國家級援藏榮譽1項、西藏自治區援藏榮譽3項、阿里地區援藏榮譽3項,當選為阿里地區法學會理事。
河北省保定市律師行業黨委、市律師協會號召全市廣大律師向袁立軍學習,思想上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心系人民群眾,敢于擔當作為,勇于開拓創新;實踐中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援藏3年,有苦有累,但我從沒有過后悔。我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來到阿里,參與到當地的法治建設中,在雪域高原發光發熱?!痹④娬f。(法治日報記者 周宵鵬 通訊員 張金旭 )